春吃芽,夏吃瓜。炎炎夏日正是吃冬瓜的季节。硕大饱满的黑皮大冬瓜、圆墩墩的粉皮冬瓜、鲜绿诱人的小冬瓜……昨日,由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主办的2023年全国冬瓜产业大会(地展)在广西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举行。
一米多高的黑皮冬瓜身形修长最受市场青睐。记者 宋延康 摄
本次大会共展出339个冬节瓜品种,其中,冬瓜品种202个,节瓜品种137个。这些冬节瓜品种分别来自广西、广东、湖南、福建、河南、四川、湖北等7省区的56家科研院所、种业企业及经销商。据悉,这是近几年冬节瓜展会中,参与度最高、收集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一次展会。
(资料图)
新潮品种绿肉毛节瓜能生吃
当天上午,在广西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基地里,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一排排整齐的瓜架上,挂满了一个个硕大的瓜:“墨地龙”“铁杆粉斯”“黑皮冬瓜”“桂蔬新二号”“粉宝”“巨龙6号”“桂亚”“脆妞”“脆仙222”……简直就是瓜的世界。不管是从身型上,还是从重量上,从两三斤重的“绿美”毛节瓜到五六十斤重的“桂亚5号”,大大小小,颜色各异,让人眼花缭乱。据悉,本次大会共展出339个冬节瓜品种,其中,冬瓜品种202个,节瓜品种137个。
“巨龙6号”受欢迎
市民杨先生自认为对冬瓜并不陌生,但当他走进冬瓜种植大棚时仍被这些瓜惊艳到了,说:“想不到冬瓜有这么多的新品种,六七十斤重竟然还能吊着长,太神奇了。”
鲜绿诱人的“脆妞”
“这是我们今年刚种下的瓜,今年就结果了。太让人高兴了!”广西万川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南宁市种子协会会长吴全满告诉记者,万川种业的优势在于业务遍布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下一步,他计划将广西冬瓜的优势品种带到东南亚国家试种。
“脆仙222”长势喜人
在大家的印象里,冬瓜的个头比较大,经常被用来炖汤或者炒菜用。当天,记者在基地采访时发现一种仅有一斤多重的水果冬瓜,名为“绿美”毛节瓜。广西农科院蔬菜所研究员吴永官说,这种冬瓜是一种绿肉毛节瓜,生吃、清炒、白灼均可,且风味脆甜可口,逐步成为目前市场上流行的一种消费趋势,这也是科研人员目前育种的新目标。据透露,两广地区均有广泛种植。
身形修长笔直的冬瓜最受欢迎
“广西光温资源非常丰富,给黑皮冬瓜种植带来了天然优势。它一年可以种植两季。因为错峰上市,所以价格好、收益高。”吴永官告诉记者,广西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是最早开展冬瓜品种选育研究的研究所之一,选育了一批以“桂蔬7号”为代表的抗病、优质、高产的黑皮冬瓜新品种。桂蔬系列冬瓜品种优点突出,深受市场欢迎,其中“桂蔬7号”已成为华南冬瓜产区的标杆品种。目前,各桂蔬系列品种已经成功转化,转化总金额超过100万元,是广西少有的转化金额达到百万元以上的蔬菜新品种之一。以“桂蔬7号”为核心技术之一的科技成果“冬瓜优异种质创新、多样化品种选育及提质增效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2019年度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
“一个冬瓜重达六七十斤,地头收购价1.1元至1.3元,一个瓜就得六七十块钱,是名副其实的‘金瓜’!在马山、上林等地种植冬瓜已成为一种时尚。”吴永官告诉记者,在广西,冬瓜的栽培模式主要是以搭架为主,也有爬地栽培模式;采收模式有一次性采收、多次采收;产量达1.5万斤,水平高的甚至可达3万斤。大冬瓜长度可以达到1米多,重量达七八十斤,身形修长笔直的冬瓜最受市场青睐。
冬瓜作为广西最重要的特色蔬菜品种之一,在调节夏秋蔬菜淡季、保证周年供应以及我国南菜北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近年来各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产业的优选品种。
聚合产业链让冬瓜变“金瓜”
“一个瓜”长出大产业。冬瓜具有利尿、解暑等特点。刨皮、破碎、掏瓤、清洗、粉碎……经过十几道工序,一个个冬瓜“华丽”变身成为冬瓜蓉。“冬瓜蓉是生产食品馅料的一种必备原料,有着广阔的市场销售前景。广西是冬瓜的‘主战场’,我们很看好广西的冬瓜产业。”来自湖北荆州市荆州区纪南镇中义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侯忠义告诉记者,该企业每天加工的产量达到1000吨,他们希望能与广西当地农户、经销商有更深的接触,找到更优势的品种。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冬瓜加工制品种类丰富,包含冬瓜蓉、冬瓜糖、冬瓜茶、冻干冬瓜粒、冬瓜露等产品。当前我国冬瓜以鲜销为主,少量进行粗加工,供应过剩情况时有发生,价格低廉影响菜农收益。
广东省农科院蔬菜所所长谢大森告诉记者,目前,冬瓜加工产业主要是冬瓜蓉、冬瓜茶等。“加工需求倒催加工育种的需要,目前我们广东科研人员已经在进行这方面的科研攻关了。”谢大森说,“我们的目标就是研究出膳食纤维更高、管理粗放的冬瓜,降低冬瓜的种植成本,让种植和加工两个产业达到双赢。”
吴永官表示,下一步,广西将进一步优品种、提品质、强品牌,促进冬瓜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增收链拓宽,努力把广西冬瓜产业的品牌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结出更多的“致富果”,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